祁连山与黄河两篇"生态文章"怎么做?甘肃分享"新"得

来源:凤凰网 时间:2023-06-02 10:39:38

图为2022年8月,甘肃张掖市肃南县祁连山野生森林。(资料图)杨艳敏 摄

中新网兰州6月1日电(记者 冯志军)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王鑫1日表示,甘肃已全面完成祁连山生态环境问题整改,持续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和生态环境监管,全力做好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“后半篇”文章,不断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由“治”到“美”,再到“效”的转变。

当日,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在兰州举行2023年“六五”环境日新闻发布会,向社会公开发布《2022年甘肃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。


(相关资料图)

据监测显示,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循环能力全面提升,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,保护区内75.36万公顷林地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,75.27万公顷草原生态稳定性不断增强,5.21万公顷水域面积更加稳定,旗舰物种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上升。

地处甘肃、青海交界的祁连山被誉为河西走廊“生命线”和“母亲山”,是黑河、石羊河和疏勒河三大水系56条内陆河的主要水源涵养地和集水区,它在维护中国西部生态安全方面有着举足轻重和不可替代的地位,是西北地区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。

由于一系列过度人类活动和全球变暖大趋势等影响,祁连山生态在多年前受到严重破坏。经过官方持续数年治理,甘肃祁连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人为扰动大幅减少,动物种群逐渐增多,一些多年难觅踪影的国家一级、二级野生保护动物时有出现,生态修复治理区草木葱茏,呈现出休养生息的良好景象。

图为秋日祁连山下,山丹马场骏马奔腾。(资料图)杨艳敏 摄

王鑫介绍说,甘肃加强祁连山地区生态环境保护综合行政执法,开展祁连山地区5市省级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和明查暗访,定期例行核查问题点位整改及生态环境保护工作情况。依托“智慧祁连”“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”“遥感和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”等信息化平台,打造“天空地”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,对祁连山地区开展科学监测、系统评估。

王鑫表示,甘肃还对祁连山地区5市11县(区)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情况开展考核评价,督促祁连山地区党委、政府落实生态环境保护主体责任。组织编制《甘肃省祁连山生态环境保护修复综述》,有效发挥祁连山整改的“博物馆”和“教科书”作用,为全省其他生态环境问题整改和修复提供借鉴。

相关新闻

中国新闻网:甘肃聚焦黄河流域污染综合治理:一批生态环境问题“获解”

2022年7月中旬连续降雨,致黄河兰州段水位上涨、颜色加深,岸边湿地公园在航拍视角下现“双色景观”。李亚龙 摄

中新网兰州6月1日电(记者 冯志军)作为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的首倡之地,甘肃去年聚焦工业、农业、生活和尾矿库污染综合治理,一批民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,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,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,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,土壤环境质量总体保持稳定,环境风险得到有效防控。

甘肃省政府新闻办1日举行2023年“六五”环境日新闻发布会作如上通报。甘肃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王鑫介绍说,2022年甘肃黄河流域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(达到或优于Ⅲ类)比例为92.68%,高出黄河流域9省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;空气质量总体稳步改善(剔除沙尘影响),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。

地处黄河上游的甘肃,是黄河流域重要的水源涵养区和补给区,60%以上的水来自于兰州以上的河段。黄河在甘肃“两进两出”流经900多公里,生态环境状况关乎流域1800余万人生产生活。由于历史、气候等因素,黄河上游水源涵养区域生态环境比较脆弱。

过去一年,甘肃严格管控“两高”项目,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和压减过剩产能。开展重点企业清洁生产省级审核评估62家、验收38家。对钢铁、铁合金、电解铝、锌冶炼、电石、烧碱、黄磷和水泥等8个高耗能行业企业执行差别电价,按照淘汰类、限制类分别执行差别化电价政策。

王鑫说,甘肃组织各市州对医疗机构污水处理设施配置、污水处理设施运维管理等6方面情况进行排查整改,全省二级以上医疗机构均建立污水处置设施。组织实施“黄河清废”行动,完成1571处矿山图斑查勘,整治问题点位125个。对黄河流域38座尾矿库综合评估,对66座尾矿库开展环境隐患排查。

2022年6月底,甘肃兰州,游客乘坐羊皮筏子游览黄河。九美旦增 摄

去年,甘肃还与四川签订《黄河流域(四川—甘肃段)横向生态补偿协议》。完成全省33个地级、95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矢量信息校准备案,开展刘家峡、九甸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建设。完成黄河流域甘肃境内入河排污口年度排查整治任务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,完成案例实践38个。

目前,甘肃张掖、白银两市成功入围国家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城市名单。兰州、金昌、天水、兰州新区被国家列为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。

新甘肃:《二〇二二年甘肃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发布

新闻发布会现场 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 摄

新甘肃客户端兰州讯(新甘肃·甘肃日报记者 文洁)6月1日,甘肃省政府新闻办召开新闻发布会,发布《二〇二二年甘肃省生态环境状况公报》。《公报》显示,甘肃空气环境质量稳步改善,水环境质量稳步提升,土壤环境质量总体安全可控,声环境质量保持稳定,祁连山生态环境状况稳中有升,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初见成效,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取得实效。

2022年全省14个地级城市均开展了环境空气质量六项污染物(细颗粒物、可吸入颗粒物、二氧化硫、二氧化氮、一氧化碳、臭氧)自动监测,优良天数比率为90.2%。全省各地全年均未出现酸性降水。2022年74个地表水国控断面水质优良(达到或优于Ⅲ类)比例为95.9%,劣Ⅴ类水体比例为2.7%。黄河、西北诸河、长江三大流域水质均为优。全省32个地级城市饮用水源地和99个县级城市饮用水源地水质达标率100%。2022年全省土壤环境风险得到基本管控,农用地土壤环境状况总体稳定,重点建设用地安全利用得到有效保障。全省城市区域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52.0分贝,声环境质量等级为“二级”,处在“较好”水平;全省城市道路交通环境噪声平均等效声级为64.2分贝,声环境质量等级为“一级”,处在“好”水平。全省布设27个大气辐射环境自动监测站和14个陆地γ辐射监测点,测得的环境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、陆地γ辐射空气吸收剂量率(含宇宙射线响应值)监测结果均在正常范围内。

甘肃省全面完成生态环境问题整改,持续开展生态环境质量监测评估和生态环境监管,不断推动祁连山生态环境由“治”到“美”再到“效”的转变。据监测显示,祁连山自然生态系统稳定性和循环能力全面提升,生物多样性保护得到加强,保护区内75.36万公顷林地森林蓄积量持续增加,75.27万公顷草原生态稳定性不断增强,5.21万公顷水域面积更加稳定,旗舰物种及野生动物种群数量不断上升。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会同省直相关部门依托“智慧祁连”“生态环境监测大数据平台”“遥感和大数据综合监管平台”等信息化平台,打造“天空地”一体化监测监管体系,对祁连山地区开展科学监测、系统评估。

甘肃聚焦工业、生活、农业污染防治及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领域,围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重点区域,紧盯国家黄河生态环境警示片涉及问题等,持续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,纳入年度要点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。2022年黄河流域41个国家考核断面水质优良(达到或优于Ⅲ类)比例为92.68%,高出黄河流域9省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,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;空气质量总体稳步改善(剔除沙尘影响),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,环境风险有效防控,各项约束性指标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。

甘肃省委、省政府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督察及整改工作,现场调研推动工作开展,解决难点问题,完善整改机制,规范验收销号。根据调度情况,两轮中央环保督察整改任务基本完成。第二轮第二批、第三批省级督察已实现全覆盖。按程序对9个市州和1家省属企业统筹开展例行督察和河湖长制专项督察,督察进驻期间集中公开20个典型案例。

中国甘肃网:断面水质优良比例为92.68% 甘肃高出黄河流域9省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

中国甘肃网6月1日讯(西北角·中国甘肃网记者 何星丑)6月1日,甘肃省生态环境厅举行2023年“六五”环境日新闻发布会,会上省生态环境厅生态环境保护督察专员王鑫介绍了2022年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成效。

2022年,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专责组聚焦工业、农业、生活和尾矿库污染综合治理,全力推进污染防治各项任务落实,一批人民群众关心的生态环境问题得到解决,黄河流域生态环境状况稳中向好,空气质量达到国家二级标准,41个国考断面水质优良(达到或优于Ⅲ类)比例为92.68%,高出黄河流域9省区平均水平5个百分点,黄河干流出境断面水质连续7年达到Ⅱ类;空气质量总体稳步改善(剔除沙尘影响),土壤环境质量保持稳定,环境风险有效防控,各项约束性指标均达到国家考核目标要求。

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是重大国家战略,甘肃省作为首倡之地,在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工作中,甘肃省加快推进绿色转型发展,持续强化综合治理,全力做好生态保护。

甘肃省按照《甘肃省黄河流域环境保护与污染治理专项实施方案》,印发《甘肃省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污染防治专责组2022年工作要点》,以巩固改善生态环境质量为核心,以环境质量不能稳定达标的流域为重点,聚焦工业、生活、农业污染防治及矿区生态环境综合整治重点领域,围绕集中式饮用水水源地保护、城市黑臭水体整治等重点区域,紧盯国家黄河生态环境警示片等重点问题,持续推动各项工作任务落实,纳入年度要点的各项重点工作任务全面完成。

一方面严格管控“两高”项目,依法依规淘汰落后和压减过剩产能。对钢铁、铁合金、电解铝、锌冶炼、电石、烧碱、黄磷和水泥等8个高耗能行业企业执行差别电价,按照淘汰类、限制类分别执行差别化电价政策。有序推进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建设,协调推进3个国家EOD试点项目和5个生态环保金融支持项目,累计获得金融机构授信76.78亿元;指导兰州市深化气候投融资试点建设,6个气候投融资重点项目获得预授信额度217.6亿元、到位贷款82.19亿元;争取中央生态环保专项资金20.01亿元,同比提高40%,位列全国第8。

同时,安排省级奖补资金1.1亿元,指导兰州、白银、临夏签订补偿协议,拨付省级奖补资金9500万元。与四川签订《黄河流域(四川-甘肃段)横向生态补偿协议》,获得中央奖补资金2000万元。对重点水体增设管理断面,推动水环境质量改善。完成全省33个地级、95个县级集中式饮用水水源保护区矢量信息校准备案,开展刘家峡、九甸峡饮用水水源地水质自动监测站点建设。完成黄河流域甘肃境内入河排污口年度排查整治任务。积极推进生态环境损害赔偿,完成案例实践38个。张掖、白银成功入围国家2022年区域再生水循环利用试点。兰州、金昌、天水、兰州新区被国家列为“无废城市”建设试点。

王鑫表示,下一步,省生态环境厅将深入学习贯彻《黄河保护法》,坚决落实重在保护、要在治理的要求,坚持以生态优先、绿色发展,量水而行、节水为重,因地制宜、分类施策,统筹谋划、协同推进的原则,坚持系统观念、找准主攻方向,集中打好污染防治攻坚战、流域治理整体战、绿色发展持久战,坚决扛起守护好黄河安澜的政治责任。

X 关闭

Copyright ©  2015-2023 华夏经济网版权所有  备案号:琼ICP备2022009675号-37   联系邮箱:435 227 67@qq.com